bet356·网页版(中国)登录入口|全站-App Online Store

深耕实践育人,建筑学院将课堂搬进行业前沿与乡土之间

撰稿&摄影:建筑学院
2025-07-29

  从在黄山黟县写生感悟建筑与自然的色彩共鸣,到在汴洛大地行走让知识“长在土地上”;从测绘闽南古厝守护文化根脉,到走访企业触摸行业脉搏;从赴浙江大学交流汲取创新灵感,到在整美村开课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周期间,建筑学院多元的实地实践让学生在触摸文脉、对接行业中,深化专业认知,为人才培养注入文化传承与成长新动能。

把课堂搬进祖国大地,注入文化传承新动力

  建筑学院2023级全体学生在7位老师的带领下赴黄山黟县开展两周的色彩写生。师生沿南湖、月沼、西递、秀里等地取景,现场授课徽派建筑与光影关系,完成百余幅写生作品,深化了对建筑与自然色彩语言的理解。

  建筑学院省级一流课程《中国城市史》将课堂“搬”进汴洛大地。课程师生沿着开封万岁山、繁塔、城摞城遗址及洛阳规划馆、二里头夏都遗址等七大实地点位,对应市井活力、文化地标、城市韧性、规划基因等七大教学模块,在现场开展理论验证与数据采集工作。“知识长在地上!”参与课程的学生深切感受到沉浸式学习的魅力。课程团队表示,将持续以沉浸式行走教学重构历史课堂形态,让学生在触摸城市文脉中深化专业认知,为培养未来规划者注入文化传承新动力。

  7月7日至18日,2022级建筑学专业师生赴漳州龙海白沙村,完成闽南古厝测绘实习。两周内,学生以皮尺、无人机、AI手机测绘等手段,精准记录“三间张两落”“三合天井”等典型闽南民居,并手工搭建实体模型、制作VR数字展陈。成果汇报会上,师生共同研讨保护与修缮方案,为闽南红砖厝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实地走访企业,感受行业发展脉动

  7月14日至18日,建筑学院79名2021级建筑学子在五位老师的带领下赴深圳、广州实践。师生参访深圳新城市设计公司、广州佳都科技,深度体验AI在能耗监测、智慧交通、城市运维中的前沿应用,与企业高管面对面探讨数字化岗位需求。南头古城、永庆坊的古今共生考察,让同学们对“设计+科技”的未来路径有了更清晰认知,为职业规划积蓄新动能。

  7月15日,2024级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师生赴上海,先后走进Heatherwick Studio与郭廖辉建筑师工作室。在天安千树,同学们零距离感受“种子圣殿”等项目的创新流程与模型文化;在武康路白俄罗斯公寓,郭廖辉以成都“玉林颂”展为题,分享“沿着/穿越”的本土设计哲学。本次活动对话让学子领略国际先锋与在地关怀的多元设计宇宙,为专业成长注入新动能。

  7月15日,风景园林教研室主任庄晓敏率2024级学生走进深圳方向生态有限公司,开展实践教学周校企交流。深圳方向生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倩以“在自然中找到方向”为题,介绍非传统设计院模式及自然教育项目经验;bet356网页版2015届校友杨涛现场拆解深圳人才公园解说系统,展示“设计赋能生态教育”路径。校企双方围绕“自然教育与疗愈”微专业建设,共绘“自然观察力、跨学科整合力、解说设计力”复合型能力图谱,为课程改革与人才跨界培养注入新动能。

  次日,庄晓敏一行走进深圳市柏涛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校企双方围绕乡村振兴、社区更新、景观BIM等议题深入交流,一致认同“手绘为本、技术为翼”的人才培养路径。

走进知名高校,聆听专业报告

  2022级风景园林专业36名同学在魏翔燕老师带领下,走进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现于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读博的校友丁美辰为师生带来专场报告。她以“城市感知与颜色识别”为题,现场演示如何利用网络图像量化城市主色调,揭示色彩对视觉印象与空间情绪的隐形塑造,并提醒同学们在AI时代仍要“做工具的主人”。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二所负责人、副总工程师汤珏,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四分院王昊,分别结合环太湖堤岸、地库公园等案例,解析项目落地与道路景观逻辑。互动环节,同学就AI辅助设计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助力乡村振兴,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乡土课程

  2021级城乡规划专业师生在漳州市漳浦县整美村开展“蔚蓝家园·整美有约”实践教学周活动,把石沪(古代渔民利用潮汐规律建造的捕鱼设施)、海洋与民俗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面向该村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四堂乡土课程——石沪模型解密、非遗螺钿工坊、民俗故事会及海洋主题运动会。课堂上,孩子们在“闯海游戏”中直观感受海洋生态关联,在贝壳拼贴创作中触摸海洋艺术的温度,在趣味互动中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此次实践将高校专业智慧精准送达乡村课堂,不仅丰富了乡村孩子的文化体验,更以青春力量为乡村文化传承与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bet356全站网页版登录入口网站”)
Baidu
sogou